新华社最近发布了一则引发热议的对比视频,画面中左侧是吴曦在2022年比赛中因躲球失分的瞬间,右侧则是黄玮鸿在本年度用脸挡住一记必进球。官方媒体配文“一个气了一晚,一个疼了一晚”杨方策略,这无疑将吴曦钉在了耻辱柱上,瞬时全网纷纷刷起关于“海参队长”的梗。
然而,视频却没有透露一个重要细节:黄玮鸿的面部挡球其实是出于本能反应。在那一瞬间,球速超过100公里直击而来,他遭受了轻微的脑震荡。同时,回顾吴曦当年躲球的情境,那传中的皮球离他的头部距离不足一米,任何经历过类似情形的职业球员都能深切体悟后果的严重性,比如范志毅曾因被球击中而导致鼻梁骨折三次,而吴曦在2017年也因封堵伊朗射门而当场骨折,场地上血染一片。
展开剩余65%知名评论员董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严厉批评,认为国家级媒体在此刻发起网络暴力,是对足球界的极大羞辱。然而,更让球迷感到失望的并非是单一的动作,而是态度的强烈反差。黄玮鸿在苏超的月薪仅为几千块,却赛前额外加练三小时的防守;相比之下,像吴曦这样的球员年薪高达千万,在世预赛生死战中选择侧身躲避,让江苏的球迷在四年后依然铭记与越南的那场失利,心中的痛苦更加难以抚平。
更令人心痛的是,在苏超德比战中,总能吸引四万多名观众前来助阵,而那些草根球员即使在眼部肿胀的情况下仍选择全力拼搏杨方策略,而某些国脚却连眼神防守都显得懒散无力。这些问题显然不能通过删除视频来掩盖,专业统计数字冷冰冰地摆在那里:苏超的场均拼抢次数比中超多出27%,欧洲球员的封堵成功率高达82%,而我们国家的球员仅为0.3次。
并非是在逼迫球员去送死,但徐新在场上背手躲球、冯潇霆对球的目送,让这种现象愈演愈烈,谁还能记得吴曦在亚洲杯上拼尽全力完成的种种壮举,尽管他已在去年的国家队名单中退出。
网络暴力即便肮脏不堪,但如果连简单的对比视频都难以承受的话,足球中又还有多少激情与血性值得去珍惜与捍卫?球迷真正追求的从来不是圣人,而是黄玮鸿那颗对球门怀有崇敬的心,和他肿起来如核桃的双眼背后,所展现出的那份无畏。
发布于:福建省国华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